[輕小說感想] 蟲之歌 (14)(15)(完)
[ 內容簡介 ]
為了對抗超種一號〈C〉強大無比的力量,
死而復生的附蟲者守護者〈瓢蟲〉立花利菜與
逼近最初附蟲者α之謎的火焰魔人HARUKIYO,這兩張王牌出動了。
然而阻擋在他們兩人面前的,
卻是應該已經被〈冬螢〉打成缺陷者的〈郭公〉!?
亞梨子的夢想延續,以及附蟲者們的最後希望會就此破滅嗎?
死而復生的附蟲者守護者〈瓢蟲〉立花利菜與
逼近最初附蟲者α之謎的火焰魔人HARUKIYO,這兩張王牌出動了。
然而阻擋在他們兩人面前的,
卻是應該已經被〈冬螢〉打成缺陷者的〈郭公〉!?
亞梨子的夢想延續,以及附蟲者們的最後希望會就此破滅嗎?
利菜、HARUKIYO、ALISU等最強的一號指定集結,
附蟲者們的最後戰役已然展開,握有反擊關鍵的〈郭公〉卻依然處於缺陷者狀態!
當利菜等人奮力開拓通往最終決戰的道路之際,〈郭公〉能夠再度甦醒,
為與〈C〉和〈原始三隻〉之間的戰爭劃下終止符嗎?
還有,〈郭公〉與〈冬螢〉的命運又將如何發展──?
這是所有懷抱夢想者所歌頌的,最棒又最惡劣的「夢想結局」!
附蟲者們的最後戰役已然展開,握有反擊關鍵的〈郭公〉卻依然處於缺陷者狀態!
當利菜等人奮力開拓通往最終決戰的道路之際,〈郭公〉能夠再度甦醒,
為與〈C〉和〈原始三隻〉之間的戰爭劃下終止符嗎?
還有,〈郭公〉與〈冬螢〉的命運又將如何發展──?
這是所有懷抱夢想者所歌頌的,最棒又最惡劣的「夢想結局」!
[ 作者簡介 ]
作者:岩井恭平
1979年生,水瓶座,現居茨城縣土浦市。
在第六屆角川校園小說大獎獲得優秀賞,以《消閒的挑戰者完美之王》一書出道。
原本為電工學系畢業的上班族,但是比起理論更注重現場氣氛,思考習性反而更像個文系出身者。
主要作品有:《蟲之歌系列》、《夏日大作戰》(台灣角川代理出版)、
《OZ》(全六冊,尖端代理)等。
插畫:るろお
日本插畫家。 主要作品:《蟲之歌系列》(台灣角川代理)、《機巧少女不會受傷》(尖端代理)、
《我女友與青梅竹馬的慘烈修羅場》(尖端代理)等。
1979年生,水瓶座,現居茨城縣土浦市。
在第六屆角川校園小說大獎獲得優秀賞,以《消閒的挑戰者完美之王》一書出道。
原本為電工學系畢業的上班族,但是比起理論更注重現場氣氛,思考習性反而更像個文系出身者。
主要作品有:《蟲之歌系列》、《夏日大作戰》(台灣角川代理出版)、
《OZ》(全六冊,尖端代理)等。
插畫:るろお
日本插畫家。 主要作品:《蟲之歌系列》(台灣角川代理)、《機巧少女不會受傷》(尖端代理)、
《我女友與青梅竹馬的慘烈修羅場》(尖端代理)等。
評分:8.5/10.0
有終之美。
接續前兩集《C》的登場、三大任務的失敗、意料之外的反擊。最後兩集講述了利菜、HARUKIYO、亞梨子、詩歌、大助等一號附蟲者各自通往最終決戰的歷程,以及最終決戰之後附蟲者的情況。
如果說前兩集融合了幾乎所有配角結果導致第三個任務劇情過於倉促,那麼集中描寫幾位一號附蟲者的最後兩集要易於閱讀許多。利菜、HARUKIYO、詩歌、大助的描寫和結局相信都能令老讀者滿意。硬要說的話亞梨子的戲份少了點,也很抽象。但亞梨子本來就是bug篇的主角,該講的事情都在前傳中告一段落,在正篇中這樣輕輕帶過的方式我反倒覺得很合理。更不用說一些感動的點都有交代,老讀者們應該能滿足。
講講我們的主角大助。
其實蟲之歌正篇早已走上群像劇道路,最後一集主角僅作為希望的象征登場我覺得不錯,不,或者說都已經寫到如此緊張刺激的最後一集,卻依舊堅持用間接描寫來塑造主角大助的形象令我佩服。光是出現在別人的夢中被打得遍體鱗傷這種抖M橋段就能讓人熱血沸騰,這種奇妙的主角設定可說是本作獨特的魅力之一。
關於故事結構,就不得不提最後兩集突然冒出來關於「大樹」這個角色的插敘。這橋段就純粹的敘事陷阱來說自然是非常優秀,不僅不著痕跡讓讀者誤會這是少年漫畫中常用的「用第三者視點重新審視最終決戰」的手法,為之後熱血的爆點做了很好的前奏。但不得不提讀下來還是稍微有些啞然。不是說「大樹」變身成「大助」的橋段理由不足,而是正好相反,理由過於充足讓人啞然——不僅充分解釋了大助出現在所有一號附蟲者精神世界的理由,用《C》這個超能的存在解釋短時間內偽造的家庭也無可厚非。
最大的違和感恐怕還是茶深一群人的戲份太少了。
相比茶深一群人在最後兩集水面下做的一系列動作,她們的戲份實在太少。僅僅透過千晴幾句誰做了什麼誰又做了什麼,雖然合理,但實在不合情。簡單地說,沒有茶深一群人根本不會有所謂的最終局面,這麼說也許對其他配角不公平,沒有其他配角同樣也不會有這個最終決戰,但茶深一群人的存在明顯是特殊、不可取代的。也許是之前以茶深為主角的那集把她描寫得過於深刻,結果在最後一集明明佔據真正主角地位的她們卻如此低調反倒令人不適應,就連最後控制八重女王的一幕也讓我覺得意猶未盡,有點可惜。
再來就是本集最大的,可說是敗筆吧,不用多說肯定就是《暴食》的處理方式。
相信所有看到最後的讀者都會抱著一個期待,開頭描寫的「大助和詩歌的相殺」到底是為什麼。結果竟然是為了引出《暴食》的坑——明明沒有確信的根據,也沒有時間限制,大助和詩歌就故意自殺來引誘《暴食》,不管怎麼看理由都太薄弱了。說到底,《暴食》完全被最後一集的故事擯除在外,作者沒有能力將其更好的融入劇情中。但我並不想在這個敗筆上著墨太多,能夠把一大群配角融入最後四集已經是光用想的就令人起雞皮疙瘩的作業量,我於情於理都沒有理由為了一個《暴食》去否定這個充滿誠意的結局。
縱觀最後兩集。最終決戰反倒不是看點,通往最終決戰的鋪成以及各個配角勢力的活用令人難忘,故事結構也不忘加入一些巧思,看起來令人滿足。雖然最後兩集實質上還是沒有解決任何關於附蟲者的問題——附蟲者依舊存在於世、缺陷者幾乎無法復活、阿爾法問題沒有處理、第三隻依舊折磨著千晴……,最後僅僅塑造出一個共同的敵人《C》并團結將其打倒就草草結尾,但一向以角色感性為重的本作,在如此重視角色描寫的最後四集下,竟奇跡般的不會令我反感,反倒有種難以言喻的達成感。對連載超過20多本的超長篇故事來說,能夠如此著陸已實屬不易。
有終之美。這是我給這部作品最棒的評價。
個人嘮叨:
作為讓我墮入輕小說道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對我的意義不亞於《灼眼的夏娜》,所以老毛病又犯,遲遲不想看最後一集,總有種只要一看完,心中有些東西就會跟著完結的感覺。
這部作品非常奇特,不光在於它的題材,更在於它是一部由「非常理性的作家」寫出來的「非常感性的作品」。7、8年前我的書評中就提過「蟲之歌的感動點都非常理性」這種看似矛盾的話,到現在我也不想收回。我一直認為本作最大的獨特魅力就在於此。也許本作世界觀設定沒有川原老師那麼引人入勝,感性訴求沒有野村、壁井、高殿老師這群女作家那麼深入人心,文筆和櫻庭老師這種直木賞等級的更是不能相提並論。但我能感到岩井老師非常認真用心的對待每一位角色和每一集故事,用一種理性到近乎笨拙的感覺講述著少年少女們的夢想。這種認真的感覺我很喜歡,也很推薦。
我以前總覺得如果2003年岩井老師寫的不是蟲之歌這種感性的作品,而是商業元素更多的一般作品的話,也許直到現在我們都還不會知道這位作家的名字。但現在不一樣了,經過11年蟲之歌的洗禮,可以看得到岩井老師已經隨著作品,從一位「會編故事的作家」成長為「會講故事的作家」。關於這點,我會在下一篇岩井老師的新作《東京侵域》中提及。
留言